交流園地
SHANXI HUAYE SURVEY
對“土壤污染初步調查”工作的認識與思考
目前,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正在逐步展開,而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調查工作起步較晚,在工作中極易出現問題。基于此本文總結了目前土壤污染調查工作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并探討其解決方案,希望研究內容能給相關從業人員以啟發和幫助。
一、土壤污染調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1.資料收集
(1)常見問題
在資料收集環節極易出現的問題,如年份及具體來源不明確、資料的適用性和權威性無法判斷,收集到的資料內容不全、關鍵信息缺失,未收集到周邊地塊資料,調查報告與收集資料關聯性不強、報告內容描述無法快速核驗等。
(2)解決方案
為解決此問題,需在收集工作前詳細列出資料來源部門和提供單位類別、資料有效時限區間及具體年份、附件中對應資料的具體序號等,工作中對土地使用權人、政府部門提供的資料進行歸類,并通過提供資料的時間判斷其適用性和權威性。對于地方標準、地方相關技術文件、國家調查導則要求收集的資料,一定要做好對資料年份和資料類別的檢查。此外,環保手續文件、地塊變遷相關資料要重點核查。資料收集完成后需要分類編號,并在引用時注明編號。
2.現場踏勘
(1)常見問題
現場踏勘環節極易忽視重點區域的歷史現狀、地勢低洼和地下溝渠處污染殘留情況,以及地表擾動及建筑物拆遷對調查地塊的影響等。
(2)解決方案
調查人員必須做好對地塊現狀與歷史情況的了解,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地塊監測點位的布設和進場采樣。在仔細勘查現場的過程中,地塊若存在較大的歷史平面布局,需結合相應布局圖開展針對性的污染殘留情況踏勘。如存在構筑物和地下管線,則需關注污水管道殘留污染;如果該地塊長時間閑置,發現無植被生長痕跡的某些區域,必須予以高度關注;在進場前如果該地塊剛剛完成拆遷,則應對異味區域、建筑垃圾的殘留污染物進行檢查并得到相應的重視,來關注基礎開挖和硬化設施破除對土壤造成的擾動情況,分析污染物是否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3.人員訪談
(1)常見問題
人員訪談是土壤污染初步調查的重要環節,出現的主要問題如訪談對象不具備代表性、不能覆蓋整個歷史時期、訪談問題對該地塊各時期的變化情況針對性不足等。
(2)解決方案
人員訪談屬于土壤污染初步調查中資料收集的考證和補充,能夠與資料收集形成互補,如該地塊資料缺失較為嚴重,人員訪談就必須高質量地完成。地塊資料較少且經營單位更替較多時,應對各個單位的領導與員工進行訪談,并盡量覆蓋所有歷史時期。同時要結合當地要求進行訪談表格的設計,訪談要素要結合需要訪談的內容自行添加,以確保人員訪談工作的針對性。對于屬于重污染企業的重點行業企業,很容易出現由于污染事故二受到周邊居民投訴的情況,因此不僅要對地塊土地使用權人進行訪談,還需要對公信力較高的環保管理部門人員及周邊居民等知情人員進行訪談,更好保證人員訪談工作的實用性、可靠性。
4.初步采樣分析計劃
(1)常見問題
初步采樣分析計劃出現的問題有過度檢測或檢測因子缺失、鉆探路線布設的不科學、布點不具備代表性、部分點位鉆探深度不足、檢測方法選擇不合理等。
(2)解決方案
需科學確定檢測方法、檢測因子、取樣數量、鉆探深度、鉆探點位,并保證進場鉆探采樣計劃能嚴格按照預定工期進行。在具體采樣操作中,在結合污染源識別結果的同時,要根據特征污染因子、主要污染因子進行監測因子的選取,以保證因子準確性與針對性。特征因子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具有代表性,有時需結合該地塊的歷史資料以綜合確定每個點位檢測因子,這樣才能使得監測方案的代表性與合理性得到保障;土壤采樣深度可基于水文地質、地層結構和污染源的位置等因素進行實時調整,并滿足相關標準和文件要求,一般要到達弱透水層或原土層;在選取監測方法的過程中,需保證方法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和土壤風險篩選值標準涉及的相關要求,并關注經濟性和評價標準值等因素帶來的影響。
5.現場采樣與報告編寫
(1)常見問題
現場采樣環節的問題主要包括無法滿足技術規范要求、無法滿足分析方法規定、采樣間隔設定不當、采樣位置選取說明和依據缺失;報告編寫問題主要包括各章節總結性內容缺失、不合理篩選值選取、未能提出相應管控要求等。
(2)解決方案
為保證現場采樣工作質量,具體采樣中樣品的采集和保存需嚴格遵循規范要求,并基于相關標準和技術文件來保證采樣間隔符合要求。在選擇土壤樣品采集位置時,需結合氣味、污染痕跡等現場情況,保證采集的巖芯段樣品最可能受到污染;撰寫報告時應按照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規定的篩選值進行選取,地方標準要高于國家標準。此外,各章節要有簡明的總結,實現對項目總體情況的直觀傳達。
二、案例分析
1.項目名稱
桃灣新區1號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
2.項目概況
項目調查范圍為山西省臨汾市蒲縣桃灣村,面積11146.67m2,實施周期3個月。
3.項目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資料收集與分析、現場踏勘、人員訪談、初步采樣等。
資料收集與分析主要包括為地塊利用變遷資料、地塊環境資料、地塊相關記錄、有關政府文件、以及地塊所在區域的自然和社會信息;現場踏勘主要是了解地塊的現狀與歷史情況,相鄰地塊的現狀與歷史情況,周圍區域的現狀與歷史情況,區域的地質、水文地質和地形的描述等,以便發現地塊內及周邊范圍有無有害物質的使用;人員訪談主要為對資料收集和現場踏勘所涉及的疑問,以及信息補充和已有資料的考證;初步采樣方案包括有采樣點的布設、樣品數量、樣品的采集方法、現場快速檢測方法,樣品收集、保存、運輸和儲存等要求。
4.項目難點
該項目包含要素種類多,橫跨地質、土壤、環境、鉆探等多個學科,不同學科之間的重點與難點不盡相同,但又存在聯系。調查模式不是簡單的一種方法,而是多元化的開展。從最開始的地塊污染識別再到地塊污染確認以及最后的采樣數據分析與污染源的確定三維一體的模式。
以采樣點的布設為例,其工作計劃為在地塊污染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勘探采樣及檢測分析,查明地塊土壤是否存在污染及污染物的種類、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圍。設計工作難點與重點是采樣深度的合理選取,采樣點根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HJ25.1-2019)布設,采樣點垂直方向的土壤采樣深度可根據污染源的位置、遷移和地層結構以及水文地質等進行選取。根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技術導則》(HJ25.2-2019),垂直采樣原則為:采樣深度應扣除地表土壤硬化層厚度,原則上應采集0-0.5m表層土壤樣品,0.5m以下下層土壤樣品根據判斷布點法采集,0.5-6m土壤采樣間隔不超過2m;不同性質土層至少采集一個土壤樣品。同一性質土層厚度較大或出現明顯污染痕跡時,根據實際情況在該層位增加采樣點。
三、認識
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為更好地開展調查工作,要嚴格遵循國家和地方相關調查標準,采用新型技術與設備,注重技術人員的培訓,加強各工序環節的監督檢查,這樣才能得到合格理想的調查結果。
上一篇: